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相关信息
编号:11446663
针剌麻醉的临床实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5日
     中国于70年代初提出“针剌麻醉”,震惊世界。报刊频频报导敦促。汕头医专复课,新领导们不敢懈怠,亦专题地搞起“针剌麻醉的临床实验“来。于是派出外科医师与中医师混合教学小组,奔赴各县医院手术室工作,用上学术课和手术台上演示方式,开展针麻镇痛临床观察。当时亦就轰轰烈烈搞起了针麻来,可惜,医学科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弄虚作假的针刺麻醉抵挡不住病人货真价实的疼痛,手术必先作相应节段的“硬外麻”,只是麻醉药约减40%的量,由于手绩麻烦,这种针剌麻醉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寿终正寝,到现在,麻醉教科书都不提曾有这段荒唐经历了。

    关键词:针剌麻醉,硬外膜麻,静脉麻醉,局麻

    针剌镇痛是在针灸疗法的基上发展起来的。针剌镇痛,简称针麻,是应用针剌穴位能够镇痛和调节人体生理生化等功能的原理,在病人的一些穴位上予以针剌剌激,辅以少量药物,使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958~1978年,20余年间,经我国广大医务式作者的努力,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一般说来,针麻效果以前颅窝手术、甲状腺腺瘤手术较好; 腹部、四肢、小儿、病变复杂的,效果都不够满意。当时社会上却积累着大量胃溃疡、胃穿孔、胃出血等候手术的病人,因此还是以腹部作为针麻的“临床应用”观察对象。针对克服针麻的镇痛不全,当时有两种方法:针剌镇痛效果的术前预测。是时本院无条件实施。而采用针麻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作胃大部切除术。
, 百拇医药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以一个县医院为例。每学期22周计,每周开腹手术 6例,即一学期可做手术132例.。

    2,针麻方法:术前0.5h肌肉注射灭吐灵20~30mg,切皮前10min静脉滴注氟哌啶50μg/kg体重,芬太尼1μg/kg体重。首次给药2h后,根据需要可追加上述剂量1次。皮肤消毒后腹部皮肤注射0.1%利多卡因,总量不超过100ml。

    结 果

    1, 效果评价标准:按照全国神经外科针麻研究协作组制订的统一评级标准进行评价。

    2, 针麻效果:当时全地区各县总汇不知多少例?成功率达?%。今已无资料可考。

    讨 论
, 百拇医药
    1, 揭示针刺镇痛奥秘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地区开始利用针刺穴位来止痛,但当时西方的一些学者却把针刺镇痛看做是一种东方巫术。1965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卫生部组织力量研究“针刺麻醉”的原理,韩济生带领同事和学生,从针刺穴位能产生镇痛效果的客观事实出发,在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水平上证明了针刺穴位可以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如在针灸针上通以一定参数的电刺激代替手捻针,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量研究。而且他发现,应用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可刺激脑和脊髓释放出不同种类的神经肽。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中国针灸学中关于“在同一穴位用不同手法进行针刺可产生不同的疗效”的说法,是有其科学基础的。研究还发现,如果针刺的持续时间过长,其镇痛效果会逐渐减弱,从而形成“耐受”。韩济生对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长时间针刺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中阿片样物质的大量释放,将触发另一类神经肽即抗阿片物质的释放,这种物质能够对抗阿片肽的效应起到负反馈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韩济生还尝试用药理学和转基因的方法改变阿片肽与抗阿片肽的相对平衡,这样就可以定向地改变个体对针刺的反应性,从而为提高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打下了基础
, 百拇医药
    2, 国内颅脑外科手术多选择在全麻下进行。功能区的肿瘤手术并未明显提高脑皮层功能的保护,术中脑皮层电位的监测虽可避免功能区不必要的损害,但尚未普及应用。国内外亦有报道应用“唤醒麻醉法”术中进行功能检测,但这种浅麻醉状态下患者全身应激反应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多,同时因“知晓”,患者常有痛苦的回忆。针药结合麻醉在这方面显示其明显的优点。患者清醒的意识能主动配合手术,手术者术中能随时与患者保持对话,并检测相关功能,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害,达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皮层功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的效果,提高手术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研究中,患者肿瘤达到高切除率,功能保护达到100%,说明针药结合麻醉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极具价值,简便易行,尤其在目前不具备普及术中脑皮层电位监测的条件下,此方法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良好的麻醉方法。

    本校采用的辅助用药为小剂量的氟哌啶和芬太尼以及灭吐灵和0.1%利多卡因。70年代韩济生研究已证明电针可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激动阿片受体起镇痛作用,芬太尼又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故联合应用有互相增效作用(。电针可激活多巴胺受体,不利于镇痛,氟哌啶,灭吐灵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中等剂量的灭吐灵既能提高针剌镇痛强度,又能延长针刺时效,且亦被临床应用所证实。0.1%利多卡因虽不具局部麻醉作用,却能强化针刺的镇痛作用,已被神经外科针麻验证,小剂量氟芬合剂术中未见有明显的呼吸抑制现象。本方法的组合既体现了针麻的主导地位,又证明辅助用药在腹部针麻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百拇医药
    3, 然而在有条件做手术的城镇,人们为了节约成本,居然幻想把可以治疗小痛小病的针炙用于手术麻醉,轰轰烈烈搞起了针剌麻醉,可惜,医学科家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弄虚作假的针刺麻醉抵挡不住病人货真价实的疼痛。这种针剌麻醉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寿终正寝,到现在,麻醉教科书都不提曾有这段荒唐经历了。

    结语

    上文所述,只是区区小院,几个人,坐井观天管窥之见。

    “爱之深,责之切”。有心探索中西医结合是与非者,请详见

    苏丹红1号,和 陈可冀教授在《天涯社区》答主持人问。http://cache.tianya.cn, http://www.100md.com(杨文光)